【書評】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
【書評】The Culture Code- The Secrets of Highly Successful Grops <Daniel Coyle>
作者丹尼爾長期關注與天賦、才能相關的主題,致力於研究運動界中成功者的學習方法與致勝之道。「為什麼某些團隊的挺表現會勝過其個別成員的總和?」「為什麼某些團隊的整體表現比較差?」,這兩個問題應該是很多領導者心中的疑問。本書透過大量的案例闡述所謂「形成高效團隊」的原因,並歸納出三大要素。
Key Takeaway:
1. 高績效團隊的共同特徵包含:打造安全感、分享弱點、設立目標。
2. 安全感:感受到歸屬感,彼此之前有連結、共享未來。分享弱點:展現出脆弱的同時可提升親密感,進而提高效率。設立目標:了解目標在哪,現在在哪,要往哪去。
技巧一——打造安全感
當你請高績效團隊成員描述彼此之間的關係時,他們通常都使用相同詞彙:家人。(不是朋友、團隊、集團)許多成功團隊都採用家庭式的識別名稱:e.g:皮克斯人/Google人。
具備安全感的環境,可以用以下幾個問題了解:
1.)我們連結在一起嗎?
2.)我們共享未來嗎?
3.)我們安全嗎?
歸屬感與杏仁核
杏仁核是大腦原始的警備裝置,持續審視周招環境。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時,杏仁核會拉動我們的警報,開啟戰鬥或逃跑反應。(為了生存下來我需要做什麼?)
科學界近來也發現,杏仁核不只是對危險做出反應,他在建造社交連結上也舉足輕重:當你收到歸屬感線索時,杏仁核會切換角色,開始使用龐大的神經系統來建立並支撐你的社交聯繫。他追蹤你的團隊成員、理解阿們的互動,並未有意義地參與進行準備。(確保你取其他人緊密的連在一起)
歸屬感讓人感覺是從內而外的發生,但其實他是從外而內的。他必須由安全連結的訊號持續助燃,進而讓人感到產生歸屬。
Google的成功,也可歸因於其開放、直接、讓人感到歸屬感的文化。他們不管地位,也不擔心是誰在掌控,團隊中的每個人進行大致等量的說與聽,對話簡短且直接。
打造歸屬感
對於高度成功文化的一項錯誤概念,就是以為他們都是開心、快樂的場所。事實上大多並非如此。這些文化都有活力而且需要付出精力,但其核心本質不在於追求快樂,而在於共同解決困難的問題。
當團隊現況與應該要達到的目標有落差時,要解決困難就需要有更多誠實的回饋,即便會令人感到不舒服也要說出真相。
NBA馬刺隊教練波波維奇的例子為何成功:
1)個人、親近的連結(他的肢體語言、注意力以及行為舉止,可被解釋為「我關心你」。
2)表現上的回饋(持續指導批評,被理解為擁有高標準)
3)宏觀的視野(政治、歷史與美食方面的對話,被理解回生活>籃球)
神奇的回饋:
我給出這樣的評語,是因為我對你有很高的期待,而且我知道你做得到。
1)你是團隊一份子
2)這個團隊很特別:我們擁有高標準
3)我相信你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實作的步驟與方法
- 認真傾聽不打岔
- 早早顯露出你的易犯錯性:尤其當你是領導
- 誠懇接納壞消息:當團隊共享壞消息時候,要忍受並擁抱。(不殺來使)
- 描繪充滿希望的藍圖
- 道謝永遠不嫌多
- 除去壞蘋果
- 創造安全、高度碰撞的空間(freddy’s bar)
- 確保每個人都發言
- 擁抱歡樂
技巧二——分享弱點
美國海豹部隊的行動後學習
海豹部隊每次出完任務或是訓練時間結束後,立刻會進行的聚會。他們需要直接面對不舒服的提問:
我們失敗在什麼地方?我們每個人做了什麼?為什麼那麼做?我們下次在什麼地方會有不同作法?
後設學習的本意並非為了挖出真相加以褒貶,而是用來建立未來任務共享的心智典範。
脆弱循環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本能地知道展現脆弱面會引發合作與信任。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這個過程運作起來會有多麽強烈與值得信賴。
人們通常將分享脆弱想成是過度暴露情感,但事實不是這樣。
那是在傳達出你有弱點,你需要幫助的清晰訊號。而如果分享脆弱變成其他人的範例,你就可以去除不安感,並開始工作、信任彼此與幫助彼此。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你從來都沒有過脆弱的時刻,那麼其他人也會掩飾自己的弱點,即使任務再小,都會顯示出不安全感。
脆弱循環(Vulnerability Loop)是合作與互信最核心的基石。
1) 甲傳送出脆弱的訊號
2) 乙偵測到訊號
3) 乙傳送出脆弱的訊號作為回應
4) 甲偵測到訊號
5) 甲的標準建立:親密度與信任感提升
通常我們會認為信任感與脆弱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從堅固的地面跳入未知的領域——首先我們建立信任感,然後我們才勇於跳躍。但是科學告訴我們,其實是反過來:脆弱不是在信任感之後,而是在他之前。
傾聽的力量
傾聽的重點包含:完全專注在對方身上,細膩是關鍵,最後要保有同理心。書中舉了IDEO蘿詩的例子,闡述他是如何透過傾聽和他人「建立連結」。
對我來說,每次對話都一樣,因為都是幫助別人在離開時帶著更大的認知、興奮與動力去做出一些影響。因為每個個體都不同,所以你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讓人們在分享真正的想法時感到自在、愉快。這不是在做決斷,而是跟發現有關。對我來說,這是以正確的方式提出正確的問題。
實作的方法與步驟
- 確保領導者率先並經常展現脆弱的一面
- 對於期望發生的事要不厭其煩地溝通
- 親自傳遞負面訊息
- 傾聽方式:專注但加入洞見。
a.以讓對方感到安全與受到支持的方式互動
b.採取幫助與合作的立場
c.偶爾提問,溫和與建設性的挑戰舊有設想
d.提出開啟另類途徑的建議 - 在對話中,抗拒本能想要注入價值觀的誘惑,讓對方說
- 行動後學習、腦力信託
a.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b.實際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c.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結果?
d.我們會採用哪些不同、相同的做法?
*行動前檢討: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我們預期的挑戰是什麼?我們或其他人從類似的情況中能學到什麼?為什麼我們這次會成功? - 力求坦率,但避免殘忍的誠實(針對性低、不涉及個人、評判較少)
技巧三——建立目標
前面兩個部分,我們了解了安全感與脆弱——你很安全,我們一起承擔風險——能夠連結彼此。接著要問:這一切為了什麼?我們要往哪?
建立簡單的指標,連結現在與未來的共同目標,是很重要的。高度目的性的環境充滿了微小、鮮明的訊號,他們能夠在現狀與未來的理想之間產生連結,並給出兩個必須的簡單指標:我們所在的地方以及我們要前往的地方。
心智對比(mental constrasting)
想像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然後想像障礙。
光是做到這樣,就可以大幅提升行動成功率。
實作的步驟與方法
- 設定目標,排出優先順序
- 不厭其煩地讓員工知道公司目標
- 了解團隊成員對效率與創意的認知程度,並提供協助
- 使用簡單明瞭的口號
- 辨明真正重要的事情
- 專注在設定標準(抽象的概念>具體的名稱)
若對此書有興趣,可以<點此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