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EQ 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

--

【書評】EQ 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 <Daniel Goleman>

《EQ》一書在全球熱銷突破500萬冊,翻譯超過40種語言,衍生無數著作,也被《時代》雜誌譽為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之一。EQ一詞在現代社會已經是稀鬆平常的概念,然而在過去,大家往往只在意IQ。作者丹尼爾・高曼,是第一位提出EQ概念的人,也被稱為EQ之父。

書中第一章節從情緒談起,帶讀者以腦科學的角度了解情緒,第二章接著闡述EQ的含義,用大量的深入淺出的例子帶大家了解EQ如何影響人的生活,並認識自己的EQ。第三章討論EQ如何應用,並以婚姻、教育小孩、醫療產業為例。第四章提到EQ與性格的關聯,雖然性格是天生的,但仍可靠後天教育提高EQ。最後一章討論「情緒識字率」,帶讀者理解何謂「情緒文盲」,以及情緒教育的重要性。

推薦指數:7.5/10

Key Takeaway:
1. 人類的許多行為
都不單單只是靠理智決定,更仰賴情緒的指引,很多時候情緒甚至比理智更快影響我們的行為。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提高EQ的第一步。
2.
良好的社交能力架構在EQ基礎之上,社交能力好的人必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達,懂得因應對方的招式拆解,進而隨時對自己的表現微調,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者,易與人建立關係,長於察言觀色、領導與組織能力具強。領導不等於壓制,而是說服別人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的藝術。
3.良好的批評
應包含幾個元素:具體、有解決方案、面對面以及富有同理心。

第一章——情緒中樞

唯有用心才能辨識事物的價值,光憑肉眼看不到事物的精髓。——聖艾修伯里,《小王子》

何謂情緒?

情緒和以能在演化的歷程佔據人類心靈的核心位置,其實可以從人類在危機時刻的反應找到解釋。人類在面臨危險、痛失親人、遭遇挫折、維繫夫妻關係、建立家庭等重要情境,都不單單只是靠理智決定,更仰賴情緒的指引,很多時候情緒甚至比理智更快影響我們的行為。

每一種情緒都各有獨特的生物特徵,讓人類做出不同反應:
Ex1)憤怒:血液流向手部,更便於抓住武器或打擊敵人。心跳加速,腎上腺素賀爾蒙激增,激發強大力量。
Ex2)快樂:腦部抑制負面情緒的部位更活躍,能量增加。身體得以休養生息,也才能鼓起精神因應眼前的挑戰與目標。

感性與理性

雖然感性與理性的二分法由來已久,但情感的信念似乎又總是比理智更確切。兩者對心裡的影響比重恰成反比:對一件事情的感覺越是強烈,理性思維越是無法發揮作用。這可能與進化歷程有關,遠古時代當人的生命面臨危機時,訴諸情緒與直覺反應可能較為有利,深思熟慮甚至可能有性命之虞。

情緒記憶的專家

有研究顯示,在我們觀看事物的最初幾分之一秒內,不但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查知其內容,還可以決定喜不喜歡,可見我們的情緒具有獨立於理智之外的表徵。

這種無意識的意見便是情緒記憶,其儲藏庫則是杏仁核。長期以來被視為邊際系統主要構造的海馬迴,與知覺能力的關係比情緒反應密切。海馬回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明確的情境記憶,舉例來說,對人而言,動物園裡的熊和自家後院出現一隻熊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意義,便要歸功於海馬回。

海馬回記憶的是客觀的事實,杏仁核則為事實增添情緒的含義。假設我們在公路上差點撞上對面車道的來車,海馬回會記住這個事件的所有細節,包含當時路況、同車的人、對向車的車型等,但使我們以後每次碰到類似狀況都會產生焦慮感的則是杏仁核。簡單來說:「海馬回幫你認出某遠房親戚的臉,杏仁核則提醒你這個人是個討厭鬼。」

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理性與感性的戰爭與和平,關鍵就在杏仁核等邊緣系統與新皮質的聯絡。也正因如此,情緒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思考能力,不僅關乎決策是否明智,甚至思路是否清晰也受到左右。

神經科學家以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一詞代表為解決問題而記住相關訊息的專注能力,而職司工作記憶的正是前額葉皮質區。但由於邊緣系統與前額葉有路徑相通,焦慮、憤怒之類的強烈情緒訊息,可能會干擾前額葉維持工作記憶的能力。正因如此,我們在情緒不佳時總會覺得無法思考,持續的情緒低潮更影響學習能力。而這類型的學習能力低落,通常無法在IQ測驗中反映出來。

我們在生活中的好惡經驗會貯存在腦中,而連接前額葉與杏仁核的路徑正是通往此貯藏庫的要道。一個人若無法取用杏仁核的情緒記憶,新皮質如何反覆思索都無法激發經驗中相似的情緒反應,因此即使碰到過去最喜愛的寵物或最厭惡的人,都無法再有任何感覺。也因此可推測:理性決策亦不可缺少感覺的成分,因為感覺會先將我們導引到一個正確的方向,而後純粹的邏輯才能做出最佳的發揮。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抉擇的過程,而情緒學習的經驗教訓可幫助我們在一開始便篩檢許多不當的選擇。

第二章——EQ的含義

一般人總以為高IQ等於高成就,然而其實有很多例外。雖然IQ重要,但其他因素——包含EQ,也同等重要。而這之中包含了:如何激勵自己越挫越勇、如何克制衝動延遲滿足、如何調適情緒、如何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等等。

Photo by Tengyart on Unsplash

人際智能/社會智能

智力測驗的成績能夠直接預測的,其實是課堂上的表現或學術上的成就,至於學術以外的生活領域便很難觸及。簡單來說,學業成績優異,並不保證你在面為人生磨難或機會時會有適當的反應。

社會智能有別於學術智能,是實際生活表現的關鍵能力。以職場上極受重視的實務智能來說,管理者是否能觀察入微的理解非語言的訊息是十分重要的。

沙洛維為EQ下的基本定義如下:

1)認識自身的情緒:掌握感覺才能成為生活主宰,面對重大題能知所抉擇。
2)妥善管理情緒:情緒管理必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掌控自如的人很快能走出的低潮,重新出發
3)自我激勵:無論是要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或發揮創造力,將情緒專注於一項目標絕對是重要的。成就任何事情都要靠感情的自制力——克制衝動與延遲滿足。保持高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
4)認知他人情緒:同理心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具同理心的人較能從細微的訊息察覺他人的需求。
5)人際關係的管理:管理他人情緒。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個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嘗試社會上的佼佼者。

心情影響思考力

心情愉悅讓人更能做彈性與複雜的思考,也就較容易解決智能或人際的問題。笑和興奮一樣有著魚開拓思路與自由聯想,從而注意到先前未想到的方法。即使是輕微的情緒改變也會影響思考,一個人在做計畫或決策時如果心情很好,想法通常較開闊樂觀。同樣的道理,壞心情將記憶導向負面的方向,使我們容易做出退縮或過於謹慎的決定。因此也不難想像情緒失控對智能的影響。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樂觀是最大動力

所謂樂觀,是指面臨挫折仍堅信情勢必會好轉。從EQ的角度來看,樂觀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的一種心態。樂觀也和自信一樣使人生的旅途更順暢(當然,前提是樂觀要務實,太天真的話可能導致可悲的後果) 。

樂觀與悲觀可能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但天性是可以被改變。樂觀與希望都可學習而得,正如絕望與無力感也可能慢慢養成。樂觀與希望其實都是建立在心理學家所謂的「自我勝任感(self-efficacy)」上,意即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能夠應付未來的挑戰。任何一種能力的提升都有助於培養自我勝任感,使你更願意冒險與追求挑戰,而一但克服挑戰變更增自我勝任感。

一個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響。能力並不是固定資產,能發揮到何種程度有極大的彈性。自我勝任感強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來,遇事寵是著眼於如何處理而不是一昧擔憂。——Albert Bandura

社交技巧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社交技巧為人際關係的潤滑油,是構成個人魅力與領袖風範的根本要件。具備這些社交智能的人易與人建立關係,長於察言觀色、領導與組織能力具強。

海奇與嘉納指出人際智能的四大要素:
1)組織能力:領導者的必備技巧,包括群體的動員與協調力。劇院的導演與製作人、軍隊指揮官都具備此種能力。
2)協商能力:善於仲裁與排解紛爭,適於發展外交、仲裁、法律、事業購併等長才。
3)人際聯繫:同理心。深諳人際關係的藝術,容易認識人而且善體人意,適於團體合作。這種人最善於從別人的表情判讀其內心情感,也最受同伴喜愛。
4)社交分析:敏於查知他人的情感動機與想法,易與他人建立深刻的親密關係。

人際能力其實是建立在其他EQ的基礎上。譬如說,社交能力好的人必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達,懂得因應對方的招式拆解,進而隨時對自己的表現微調,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相對於善於社交的,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非語訊息障礙(dyssemia),意指對非語言的訊息缺乏認知能力。這些人表現在外的可能是對個人的空間認識不清,與人談話時會靠太近或把自己的東西放在別人的地方ㄝ或是對身體語言或臉部表情的認知或運用不當,或不善以音調表達情感,以致說話聲音太尖銳或太單調。

這類人易被孤立,課業的表現也多半不盡如人意。

第三章——EQ的應用

夫妻/伴侶之間

Photo by Djim Loic on Unsplash

婚姻諮詢專家發現,當一對怨偶走到尋求諮商或治療的地步,通常都是陷入一進一退的模式:他抱怨她的要求與脾氣不可理喻,她怨嘆他對她的話毫不在意。

在情感處理方面,男女所受的教養大不同。一般而言,父母較長與女兒討論情感問題。女孩接受到的情感方面的訊息遠多於男孩,父母說故事給女兒聽時使用較多富情感的字眼。母親與女嬰玩耍時表現較多樣的情感,母親也較長與女兒詳細討論情感的本質,但卻常與兒子談論憤怒等情緒的因果關係(可能帶有預防鬧事的教育意義)。

Leslie Brody與Judith Hall總結養性情感差異的研究指出,女性的語言能力比男性成熟得早,因此比較善於表達情感,較少以暴力等作為情感的表達方式。反之:「我們較不鼓勵男孩把情感說出來,於是男孩對自身及別人的情感狀態較不敏感。」

女孩一起玩時多採親密的小團體方式,強調的是減少敵意與促進合作,男孩則是大團體的遊戲,強調的是競賽。男孩以堅毅自主與獨立為傲,女孩則自認為是群體的一環。也因此男孩在意的是失去自主,女孩害怕的是關係破裂。這種觀點上的差異使得兩性在對話時有很不同的預期,男性以就事論事為足,女性尋求的是情感上的連繫

相反的情感教養導致兩性的差異,女孩變得善於判讀語言與非語言的情感訊息,懂得自我感受的表情與溝通,男孩則力求減低脆弱、愧疚、恐懼、受傷等情緒。數百份研究發現,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富同理心,至少從兩性對面部表情語調等非語言訊息的判讀能力來衡量是如此。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一般而言,女性踏入婚姻時已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男性則不太了解情緒處理對婚姻的重要。男性對婚姻較樂觀,妻子則較常注意到婚姻問題。一項研究顯示丈夫對婚姻的每個層面都比妻子樂觀,包括性關係、財務狀況、與姻親的關係、夫妻是否傾聽對方心聲、能否包容對方缺點等。

一方面男性較易對婚姻滿意,一方面又不愛情感交流,無怪乎許多妻子抱怨丈夫總是逃避夫妻關係的討論。更糟糕的是男性很不善於從臉部表情閱讀情感訊息,比較兩性判讀異性臉上透露的悲傷情緒,女性顯然高明許多。也因此,女性要讓男性注意到他的悲傷,臉上的表情必須更加強烈,如果要讓他關切你為何悲傷,自然要更加戲劇化才行。

兩性需要做很不同的情感調適。男性最好不要逃避爭執,當妻子提出不滿或某項爭議時,很可能是出於維護婚姻關係的動機(當然有時不完全是)。不滿醞釀日久中會爆發,但只要有機會溝通,壓力自會獲得紓解。另外男性也要注意,不可為了縮短爭時間而過早提出解決方案:妻子更重視的是丈夫是否用心傾聽並體會他的感受(丈夫大可持不同意見)。

給女性的建議是相對的,男性最感困擾的是妻子抱怨時太過激烈,因此妻子務必注意不要人身攻擊,批評時要對事不對人,且不可流露輕蔑之意。

良性溝通法XYZ:
你的X行為,讓我產生Y感受,我希望你能改正為Z行為。

「你沒有事先打電話告訴我約會會遲到,我感到憤怒而且不受尊重,你應該打個電話的。」而非「你這個只顧自己從不為人著想的混蛋!」

集體EQ——職場上

Photo by 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基本EQ可幫助我們掌握同事或客戶的情緒,發生爭議時能妥善處理避免惡化,工作時較容易進入心流狀態。領導不等於壓制,而是說服別人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的藝術。在談到個人事業的管理或規劃,最重要的事認清自己對目前工作的真正感受,以及如何讓自己對工作更滿意。

回饋是門藝術,可以幫助員工進步。透過資訊的交換,每個人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切合需要,若是需要做微調改進,甚至全面修改。批評可說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管理者往往因為句批評而一再拖延。

技巧性的批評,強調一個人的功勞即可改善之處,而不是從問題中挑出個性上的缺陷。關於批評,應該包含以下幾點:
1.)批評要具體:提出某特定事件說明問題所在。批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物,指出哪裡不錯,哪裡不理想,應如何改善絕不要拐彎抹角或指桑罵槐。具體讚美也是一項重要原則,模棱兩可的讚美效果不到,聽者也無法從中學得什麼。
2.)提出解決方案:提出對方未曾想到的方向,或提醒問題的所在,同時也要提出因應的建議。
3.)面對面:私下面對面最有效果。
4.)體恤別人:發揮同理心,注意別人耳裡的感覺。

有一個傳統的字眼可涵蓋EQ的主要內容:人格特質。如果說人格發展是民主社會的基石,EQ正可發揮鞏固基石的作用。崇高的人格必建立在自律的精神上。另一個重要的人格發展關鍵是自我激勵與導正。

若對此書有興趣,可以<點此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