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有錢人都在用的人生時薪思考
【書評】有錢人都在用的人生時薪思考 <田路和也>
《有錢人都在用的人生時薪思考》一書,教讀者如何使用「回報」的觀點作計畫,高效運用時間。成功人是不一定比別人在意「努力」多少,但絕對會很在意「成果與回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成果,是本書談論的主軸。
推薦指數:7.5/10
Key Takeaway:
1. 了解ROT(return on time)與理想人生時薪。找出自己的使命和熱情,並化被動為主動,強化自己的能力以達到理想人生時薪。
2. 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並將其分成四象限(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降低不重要的任務時間花費;加強實施重要任務。(不斷問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為何?一定要做嗎?要達成什麼?)
3. 執行任務前,弄清目的、目標、戰略、戰術。
改變(對時間的)態度
聽起來雖然老生常談,但我發現自己近期越來越能體會所謂的時間就是金錢。當自己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做到什麼之後,你會在意的就是時間到底夠不夠。當對時間的態度很隨便的同時,其實也是對自己的生命隨便。
思想(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性格決定命運
因此想要過理想的生活,或讓事業成功,首要之處就是改變態度。改變態度可以分為幾種方式 1)計算壽命時間 2)計算人生時薪 3)透過熱情和使命找出願景 4)化被動為主動。
- 計算壽命時間
要了解到時間的重要性,最基本的就是認知到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
(80歲 — 現在的年齡)x365x15(扣掉睡眠時間+生活時間)=壽命時間
*我們出生時所擁有的壽命時間是43萬8千小時。 - 計算人生時薪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所謂的時間成本,因而高估了自己的獲得。計算時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當計算出來後非常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時薪低得可憐,而用時間換取薪水也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目前人生時薪=目前年收入/目前每年工時
理想人生時薪=理想年收入/理想每年工時
為自己設定偏高的時薪,有2個主要好處:
1)會隨時意識到自己若要獲得這樣的時薪,應該做些什麼
2)優先順序會變得更明確(當你的時薪是1000/hr,花300請人來家裡打掃1小時,就相當於多了700元的收入)
往往,我們都覺得時間是用來消耗的,但實際上應該把時間看成是投資, 思考如何在有限時間獲得最大的報酬。(ROT, return on time)
ROT=工作的成果/投資在這份工作上的時間成本
將「理想人生時薪」/「目前工作時薪」,就可以明確掌握自己的ROT應該設為幾倍。接著,強化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能夠達到理想人生時薪。 - 透過熱情和使命找出願景
改變態度最重要的,就是找出潛藏在自己本能中的熱情(passion)和使命(mission)。熱情就是熱忱的來源,會讓你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而使命則是關於生命的個人信念,也是你的生活態度。接著,以自己的熱情和使命作為基礎,描繪自己「對未來的想像」——切記,不要用頭腦思考後「寫出來」,而是將令你心底感到雀躍的事情「具體地描繪出來」。『人類能想像的東西,一定能實現』——只要對自己所想像的未來深信不疑,就會達成。 - 化被動為主動——將工作的目標轉為主動目標
工作的時候,最常遇到的狀態就是認為自己是在處理「被交辦的任務」。然而,若改變心態把公司設定的目標轉為自己的主動設定的目標,就能達到「工作塑造」(job crafting)的狀態。
所謂的工作塑造,就是每一名員工主動修正自己對工作的認知,以及在工作上採取的行動。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把過去認為無趣或是被交代的工作,轉換成願意做、值得做的工作方法。
舉例來說,當接受到一個一開始沒興趣的工作指派,可以主動擴大這個工作範圍,讓他跟自己的使命、熱情有所連結。(i.e:單月業績目標50萬,改成證明自己多受到客戶的重視、得到多少感謝)
幹練人士的年計畫訂定法
唯有跨出舒適圈,人才會有所成長
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擁有自信。習慣化能為自己帶來自信,而自信也有助於習慣話。為了改變習慣,首先你必須改變自己的行事曆規劃。
- 把目標定高,將預定達成日期提前
因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順利按照計劃,因此需要設計緩衝(buffer)。記得,設定完後要告訴身邊的人,給自己壓力。 - 預留思考「戰略」和「戰術」的時間
戰略(strategy):資源分配的方針,「做什麼」(what to do)
戰術(tactics):為了執行戰略的具體方法、手段。「怎麼做」(how to do) - 預留兩成的時間已獲得八成的成果
帕雷托法則。只對絕對必須獲得成果的20%工作認真,剩下80%工作,以輕鬆完成為原則。 - 用反推的方式訂定一整年的計畫
- 預留鍛鍊「心、技、體」的時間
先把心、技、體時間預留,再安排工作,因為這是工作上能有好成果的前提。
・心:做喜歡、開心的事。
i.e:每月一次,跟老公約會。每週一次,學習插花。
・技:技能,提升自我
i.e:每週閱讀一本商業類書籍。每月一次閱讀筆記。
・體:體能。
i.e:每週一次健身房。
可提升效率的一日行程規劃術
- 掌握安排會面時間的主導權
i.e:不要問「你什麼時候有空」,直接根據自己的行事曆提出3種不同時間,掌握時間主導權。 - 確保每天睡七小時
連續兩天只睡6小時的大腦,和熬夜大腦是一樣的 - 決定上下班時間
請不要填寫現實狀況中可能上下班的時間,而是要內心理想上下班時間。加班的人有個共通點,就是他們往往抱持著「做不完,加班就好。」的心態。一旦有這樣的心態,就很難提升效率。若沒有事先限制在投資工作上的時間,就無法控制增加的工作量。另外,若沒有事先限制消耗時間,就無法預防無謂的消耗時間。 - 將時間分成三種類型管理
・知識型:需要專注的工作(使用自己的黃金時段)
・合作型:需要與公司內外部人士討論(使用容易倦怠的下午)
・例行性:不需要花腦的(插在前兩項中間轉換心情、零碎時間) - 每天安排15分鐘內省
內容包含:回顧過去、凝視現在,想像未來。
解放忙碌的「時間規劃術」
透過10個步驟,重新檢視時間使用方式,進一步思考如何縮短時間
- 分析自己把時間花在哪
將所做事項以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做分類,計算出時間消耗的比例(%)。急迫性較高的第二、第三象限若是比例>50%,表示已經被時間壓得喘不過去。而重要性較低的第三、第四象限比例>50%,代表時間都被消耗掉了。盡可能把時間用在第一象限。
2. 重新檢視優先順序
把時間投資在重要性高的第一第二項項就好。(找出 精華 ,剩下的用零碎時間慢慢完成)
3. 放棄無謂任務(取捨)
最需要取捨的,就是第四象限。假如想不出這些事情對你的人生有任何正面的幫助,就取捨吧。(即使人際關係也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對勁的人身上)另外,其餘應該做出取捨的,是第二象限。乍看之下急迫性很高的任務,只要對你來說重要性很低,就應該立即做出取捨。(問自己:不做這件事的負面影響是什麼?如果很小,就忍耐不要做)
另外,被歸類在第二、第三項項不重要的事情,在執行的過程中請不斷問自己「我想透過這個任務完成(解決)什麼?」。透過這樣的過程,讓自己不要「只是為了做而做」。
4. 將任務系統化
需要系統化的,就是在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之外的各象限任務中,每個月進行一次以上或日後有很高機會進行三次以上的任務。(i.e:會議記錄、名片歸檔、發行電子報等等)
5. 將工作託付他人
若找不到理由非得親自去做,請將這些任務託付給別人。(i.e:外包低於你「理想人生時薪」的事項、交給專業人員處理ROT更高的事項)託付時,有兩個前提:1)盡可能單純化 2)具備執行上的規則
6. 與「他人」的「其他任務」合作
藉由與他人共享任務,提高ROT。(公司內外部分工)
7. 想辦法一石二鳥
i.e:利用搭車時間看書或聽有聲書
8. 訂出自己的規則
訂出自己的規則,簡短每次思考選擇的時間。並讓共事者知道這個規則。
i.e:不參加不必要的聚餐/只利用固定時間回信/開會方式
9. 把工作「例行化」,快速而確實的執行
將每天或每周定期的任務例行化,先填入行事曆。(不管工作或私人)
10. 縮短達成任務的時間
給自己訂定時間期限,提升ROT。
開始之前,先了解目的、目標、戰略、戰術
在開始執行任何計畫之前,釐清自己的目的、目標、戰略、戰術,能讓自己在執行開始後方向更明確、執行更順暢
- 目的(puspose)
目標存在的意義,不變的理由。
為了什麼而做(why)
想成為什麼模樣(how to be) - 目標(goal/target)
為了達成目的所需的明確指標(KPI:使用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sult-driven)T(timebased)原則)
在什麼時候之前做(when to do)
做多少(how much)
以什麼為目標(what to aim for) - 戰略(strategy)
為了達成有效率又有效果的目標,所需要的方針
資源分配的方針
做什麼(what) - 戰術(tactics)
為了執行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戰略,所需要的具體方法
善用資源的方法
怎麼做(how to do)
最後,若對此本書有興趣,可以點此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