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生時間 高績效時間管理術 <Jake Knapp & John Zratsky>

今天要分享的書是「生時間 高績效時間管理術」,兩位作者都曾在google工作十餘年。我個人非常推薦,特別是對時間管理有興趣、但是還不甚瞭解的族群,此書深入淺出,兩位作者也十分詼諧,並透過大量的例子說明如何應用「生時間model」來生出時間。讀者可以輕鬆的挑選自己可以實踐的幾個技巧,立即嘗試。

推薦指數:9/10

Key Takeaway:
1. 現代人的忙碌,常常是因為被「預設值」困住。透過找出每天的「精華」,時間可以被有效率的「生出來」。
2. 透過「精華——雷射——反省」三大步驟,有效生出時間
3.弄清楚自己的「精華」在哪,並透過高專注(雷射)的執行方式,讓生活更有成就感。

「生時間」模型

了解「生時間」模型:
「生時間」策略每天只需要四個步驟,天天重複並持續優化,便能有效的生出時間。

精華:每一天,都從選擇「一個焦點」開始
每一天,你要選擇單一活動作為行事曆的優先,保障事項。這些事情不一定需要是「非做不可」,但「想去做」的事情。

雷射:打敗分心,為你的精華生出時間
調整你使用的科技,找出雷射模式(心流),幫助聚焦。

提振活力:用身體替大腦充電
藉由運動、食物,睡眠、沈靜和面對面的時光,來給你的大腦充電。

反省:調整、改進你的系統
回想自己想延續哪些策略,以及想琢磨或放棄哪些策略。

我們不記得日子,只記得片刻。——Cesare Pavese

如果想為重要的事情生出時間,不要再「馬不停蹄」,而是慢下腳步,真正感受你想要品嚐的片刻,找出自己的「精華」。

何謂精華?
所謂的「精華」,即是當你回首一天,你希望回味的行動、成就以及片刻。研究顯示,你經歷每一天的主要方式不是由你發生的事情決定。事實上,你是透過選擇你要關注的事情來創造自己的事實。

挑選精華的方式

・急迫性
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事情。(有時效性、重要、中等規模的案子:意即不是花十分鐘就可完成,也不用花十小時)

・滿足感
「想要」完成的事情。
也許是一些不急迫的活動,一直打算找機會去做,卻一直抽不出時間的計畫。e.g:為了小說的下一章寫1500字的字稿

・樂趣
當我回想今天種種,哪一件事會帶給我最大的樂趣?
生活不是每分每秒都得充分利用,做最有效率的安排,可做一些只因為你喜歡做而做的事情。e.g:參加朋友的喬遷派對

基本上作者推薦選擇會花60–90分鐘的「精華」。(超過90分鐘,多數人會需要喘口氣。60–90分鐘則是一個恰恰好的長度)

精華策略——分成選擇精華&為精華生時間

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選擇精華

  1. 記下來
    寫下來有助於實現。
  2. 今日暫停
    重複昨天的精華,也是可行的方式。不需要天天絞盡腦汁、重新發明。
  3. 給你的生活排順位
    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後,排順序,挑選精華。
  4. 批次處理小事情
    把瑣碎的事情聚集起來,批次處理。
  5. 燒爐清單

6. 啟動個人衝刺
針對同一個project,連著幾天做,會做得比較好又比較快。

・為精華生時間

  1. 替精華排時間
    排進行事曆,對自己許下「我會做這件事」的承諾。
  2. 鎖住行事曆
    將自己的工作行事曆lock down,鎖住時間。
    (將自己的行事曆提前book起來,為想做的事情保留時間)
  3. 推平行事曆
    壓縮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把零散的行程集中
  4. 說「不」就對了
    當有更重要的事情時,適度的拒絕。態度親切,但要實話實說。
  5. 設計你的日子

6. 早睡早起 or 晚上是「精華」時間
雖然一直以來「晨型人間」的概念都很紅,但並非所有人都合適。找到自己舒適也能專注的時刻才是最重要的。

7. 做完就收
不要一直想著「再做一件事」。工作到精疲力盡只會讓我們更落後,因為他掠奪了其他項目的精力和時間。或許可以用「精華」來判斷。當收工時間逼近,想想是否已經將今天的「精華」完成
若完成了,別理收件匣了,回家吧!

專注,這是我們無盡而恰當的工作。 ——Mary Oliver

何謂雷射?
當你處在「雷射」的心理狀態,你的注意力會聚焦於當下(心流)

Photo by Allef Vinicius on Unsplash

讓自己處在雷射狀態,不要分心的小技巧

  1. 不要一早就上線。(看email/新聞/社群媒體…等)
  2. 阻擋分心氪星石:找出默默吃掉你時間的深淵,創造障礙
    當發現自己在使用某個app或做某件事情時會默默用了過多的時間,請試著創造障礙。(e.g 移除app/把IG登出…)
  3. 把分心轉化為工具
    - 釐清為什麼要使用某種APP。
    - 思考每天、每星期、每個月要花多久時間,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 未了達成使用這個APP的目標,是否有更簡單的做法?(e.g一個禮拜讀一次新聞?不需要每分每秒都追蹤)
  4. 降低查看email的頻率,可以減輕壓力並掌控全局
    - email留待最後處理:不要一早就看。
    - 給email排程,不要隨時回覆
    - 慢點回應:email關切的幾乎都是『別人的』優先事項,不是你的。
    - 重設期待:不要讓別人都認為你隨時隨地會回信
    - 把自己鎖在外面(使用app freedom,不讓自己隨時回信)
  5. 找到心流
    - 為自己的精華設定期限
    - 拆解任務:把焦點轉移到你的心智感覺做得到、做得完的任務,能提升能量、方向感和動力。
    e.g.:計劃假期
    Step1:查看行事曆,確定度假日期
    Step2:瀏覽旅遊手冊,列出可能的目的地
    Step3:和家人討論目的地,選擇最喜歡的
    Step4:研究機票網站

何謂提振活力?

想像你的電池充飽時會有什麼感覺。你腳步輕快;你覺得獲得充分休息,思想敏銳、肢體靈活、精神抖擻,你準備就緒,可以承接任何案子——你不但準備好了,而且躍躍欲試。這是電量100%的感覺。

選擇「精華」和進入「雷射」模式是「生時間」的核心。但秘方是「提振活力」。擁有活力,就比較容易保持注意力和優先事項,避免回應分新事物和別人的需求。

如果想要腦袋活力充沛,就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Photo by Alexander Redl on Unsplash

提振活力的Tips:
這邊我只挑出幾個我認為對我來說管用的重點,大家可以參考原書內容,有更多不同的小技巧可以實踐。

1. 運動
不需要太強度,重點是持續並每天做。(即使短短20分鐘也很好)

2. 關於飲食
間歇性斷食法、盡量吃原型食物。

3.離線
冥想是很好休息方式。另外,要休息,就真的休息(放空、發呆,不要再繼續滑手機然後覺得自己有休息到,這是天大的誤會。)

4.睡眠
不要打亂自己的時鐘。(睡眠債沒辦法靠早上長時間的補眠完成,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讓自己越睡越累。)

最後,是反省。透過持續做好紀錄,並追蹤成果、持續優化,便能打造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生時間」方式。

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可以 點此購買 唷!

By Tif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