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讀懂一本書
【書評】讀懂一本書<樊登>
本書作者樊登是中國著名的講者,擅長拆解書籍。它也是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的「樊登說書」創始人。本書主要闡述讀書的重要性、如何真正的「讀懂一本書」、如何選書、並說明如何講好一本書。作者認為「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影響他人,甚至可以變現。
推薦指數:7.5/10
Key Takeaway:
1. 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性,並讓自己成為多向度的人。
2. 選書的原則:TIPS(Tool/Ideas/Practicability/Sciencificity)-具有工具性(給方法)、新的點子、實用性、科學性的書。
3.講書的重點:先抓準架構,理解邏輯,並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要有同理心,站在聽者的立場,才能更加抓住聽眾的心。
為何要讀書和講書?
讀書有很多好處,而說書則更上一層。為別人讀書的本質不在於花了多少時間或擁有多好的包裝,而在於有沒有為他人帶來改變。
讀書的好處:
1. 複雜時代,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2. 從「單向度」變成「多向度」的人
多向度的三大支柱:
a. 事實
b. 邏輯:事實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什麼樣的分析可以讓你感受到因果?
c.批判性思維:對所有的事實和結論保持中立懷疑,問清事實和結論的真實性。
講書的好處
- 沈浸式學習
- 培養主人翁意識:為了講給別人聽,要找出書的意義。
- 目標導向
- 深度學習:
a)架構是什麼?
b)開篇先說什麼?
c)最動人的部分?
d)最有價值的部分? - 建構出自己的知識晶體,大腦更強健。
時刻問自己:
a)我能不能準確地把握這本書的含義,理解這本書?
b)我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本書的真正含義,且表達清楚?我的資訊效度和信度如何?
c)我表達出來的內容能否讓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無障礙理解?
如何讀書/講書?
如何讀懂一本書?
- 理解池子:提高自己的理解力,閱讀才會快
a.經濟學知識
b.心理學知識
c.國學知識
d.管理學知識
e.邏輯學知識
f.哲學知識
g.人生經驗 - 知識的自我反芻
讀完之後,給自己一段時間區隔,時間間隔大概為一週。接著依邊回憶一邊畫心智圖。
a)讀書盡量少畫重點
b)讀完後給自己一點時間間隔
c)挑戰大腦,回憶全書,構思心智圖
d)把自己當作傳播者,加深理解。
講書的五種必備能力
- 邏輯思維能力
知道什麼叫做前提,什麼叫做假設,什麼叫做論證,什麼叫做論點,什麼叫做論據。
所有的論證,不是使用歸納法就是演繹法。
所謂歸納法就是你看到n個正確案例,所以推斷n+1個也是正確的。(但我們需要警惕歸納法的結論,因為這和我們所挑選的案例有關。)演繹法是三段論,包含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若大前提正確,小前提正確,那結論也會正確。 - 大局觀
拿起一本書之後首先要知道大框架,而非枝微末節。
a)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b)他的使命是什麼?
c)他怎麼論證這個使命?
d)他提出了一個什麼樣的假設?
e)怎麼驗證這個假設?
f)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g)怎麼獲得這個證據?
h)最後能得出什麼結論?
i)這結論對我們所有人有什麼意義? - 語言能力
a)簡潔
b)幽默
c)說服力:優秀電影裡主角的表達方式/好的文字作品 - 同理心
知道講的東西在別人身上有什麼作用?知道對方關心什麼嗎?簡單來說就是感同身受,換位思考,想人所想。 - 愛/熱情
如何講好一本書?
- 以「一手」知識為指導原則
- 要二次創造,不單單只是摘要
- 知識輸出時,不要過度照搬全文
- 能用故事說清楚
- 最重要的是建構「認知坡道」(吸引人的點,且會影響整體架構)
如何選書?
TIPS原則
- T(Tools):工具。
能提煉出工具性的內容,意即可以給聽眾一套方法。 - I(Ideas):新的理念。
- P(Practicability):實用性
可以給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 - S(Scientificity):科學性
非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經歷過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科學性是選書的第一標準
通常我們在看待一個事物、一個理論的時候,有兩種衡量講度:
- 工具性的角度:
我知道事情未必是這樣,但他可以很好的解釋現有情況,能為我所用。<e.g>:托勒密的理論體系,假設所有行星都是正圓和等速運作。今天來看是錯誤的,但按照他的方式可以完美的解釋行星運動,表面看全是對的,這就是工具性科學。
兩種事實:
a. 觀察性事實-我手上拿了一本書
b.哲學事實-我把書藏在身後,你看不到書了,但我告訴你我背後有書 - 現實性的角度: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是現實,也是工具)
科學是可證偽的,不可證偽的通常是偽科學。偽科學的特點就是只要有人相信就行了。(e.g:星座)
但任何時候,都不該追求極致的科學性,因為這世界上沒有極致的科學性。應該看的是這本書或者這本書的作者,是否在朝科學性的方向做努力。基於此,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雖然不科學,也不一定符合理論體系,但他還是經驗、智慧,是有建設性的東西。
這種書的講解方法和科學性的書講解方式不同,但他整本書一定是說明了具有建設性的道理,並符合以下三點: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 使我們產生強烈動力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其他選擇標準
出版社、作者背景、推薦人、推薦書單、參考書目等等。
若對此書有興趣,可以<點此購買>。